你还记得那个在春晚舞台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潘长江吗?这个曾经让无数人捧腹的喜剧老爷子,最近又上热搜了。不过这次可不是因为什么好事儿,而是因为他的新短剧《进击的潘叔》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就是:这老爷子怎么又折腾上了?
前段时间因为直播卖酒的事儿,潘长江可是被骂得够呛。现在又跑去拍什么保洁员逆袭、富婆倒追的狗血短剧,播放量据说已经破亿了。咱们不禁要问:这位曾经备受尊敬的老艺术家,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?
从春晚常客到网红主播,这中间发生了啥?
说起潘长江,那可真是个励志的典型。这老爷子小时候身体不好,医生都说他活不过25岁。结果呢?人家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挺过来了,还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。
潘长江的父母都是搞艺术的,受家庭影响,他从小就对表演特别感兴趣。凭着这份天赋和后天的努力,他从一个nobody慢慢爬到了春晚舞台。那会儿的潘长江,可是妥妥的“德艺双馨”代表人物,大家提起他都是满满的敬意。
可是好景不长。
2020年左右,直播带货开始火起来的时候,潘长江还特别有“骨气”。有一次,他语重心长地劝某个演员别去搞直播带货,说什么“网络的水太深了,到处都是虚假的东西,咱们这些艺术工作者应该爱惜羽毛”。
当时听到这话,我心里还挺佩服这老爷子的,觉得人家确实有原则,有底线。谁知道啊,打脸来得这么快。
说一套做一套,这就尴尬了
没过多久,潘长江自己就开始搞直播带货了。而且更绝的是,他卖的竟然是跟之前劝阻的那个演员一模一样的产品——酒!
这事儿要是到这里结束,顶多就是被人说两句“真香定律”,也不会闹得这么大。关键是,出事了。
网上开始传一个特别离谱的段子,说潘长江在直播间里吹牛,声称自己跟茅台的董事长是哥们,还把人家灌醉了才拿到这么便宜的价格。结果呢?茅台董事长直接出来辟谣了,说根本不认识潘长江,也没有任何合作关系。
这下好了,潘长江的脸被打得啪啪响。
虽然后来有媒体说这个段子是假的,潘长江本人也没说过这话,但是架不住他卖的酒确实有问题啊。价格比官方的还贵好几百块,质量还让人怀疑。更要命的是,官媒都点名批评了。
我记得当时在直播间里,潘长江那个夸张劲儿啊,动不动就说原价十万的酒,现在只要一万多。咱们也不是傻子,这种话术听着就不靠谱。
家庭风波:差点为了“小三”抛弃糟糠之妻
说到潘长江的“翻车史”,还得提提他的感情生活。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,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。
当年潘长江还是个穷小子的时候,遇到了现在的老婆杨云。杨云那会儿是个播音员,长得漂亮,气质也好。潘长江一眼就看上了,为了追人家,还让杨云拜自己父母为师学评剧。
说起来也是有心机,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嘛。
两人结婚后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。住的是八平米的小房子,还是公共厕所改造的。杨云跟着潘长江受了不少罪,照顾一家老小,任劳任怨。
可是等潘长江红了,有钱了,这人就开始飘了。他竟然嫌弃起了跟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,觉得人家是“黄脸婆”,想着要不要换个年轻漂亮的。
这可把全家人都惹毛了。
潘长江的父母直接站在儿媳妇这边,把儿子骂了个狗血淋头。老人家的话很直接:“你这是忘恩负义!”
被一圈人围攻下来,潘长江总算是醒悟了。他给老婆写了悔过书和保证书,两人这才重归于好。从那以后,感情方面倒是没再出过岔子。
短剧救场?观众不买账
直播带货翻车之后,潘长江又开始琢磨新的出路。这不,最近他主演的短剧《进击的潘叔》上线了。
剧情嘛,就是那种典型的爽文套路:老年保洁员突然逆袭创业,还有富婆倒追。说白了,就是那种看着就很狗血的网络短剧。
虽然播放量据说不错,但是观众的反应可是两极分化得厉害。
支持的人觉得,潘长江都这么大年纪了,还能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,挺不容易的。而且人家毕竟是专业演员,演技摆在那里。
可是反对的声音更大。
很多人觉得,潘长江好歹也是个老艺术家,怎么能去拍这种肤浅的短剧呢?本来直播卖酒就已经够掉价的了,现在又搞这种东西,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吗?
坦白说,我觉得这种争议挺正常的。毕竟在很多人心目中,潘长江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艺术标准。现在突然跑去拍网络短剧,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违和。
钱永远不嫌多?还是真的闲不住?
说到这里,很多人可能会好奇:潘长江这么折腾是为了啥?
按理说,他之前赚的钱应该够花几辈子了。女儿虽然没什么大事业,但是嫁了个富家公子,日子过得也不错。
我觉得吧,一方面可能确实是为了赚钱。毕竟这年头,谁会嫌钱多呢?另一方面,可能就是闲不住,想找点事儿做。
但是问题在于,选择什么样的事儿来做,这很关键。
如果他能把精力放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,比如做做公益,传承一下传统艺术,那大家肯定会很支持。可是偏偏选择了这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路子。
老艺术家的“晚节”到底该怎么保?
潘长江的经历,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:老艺术家到了晚年,到底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?
说起来,这也不是潘长江一个人的问题。刘晓庆不也在拍短剧吗?很多曾经的明星,到了这个年纪都在寻找新的出路。
可是在这个过程中,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艺术品格,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损害自己的声誉,这确实是个难题。
我个人觉得,如果潘长江能够从这次的争议中吸取教训,选择一些更符合自己身份的项目,也许还有机会重新赢得观众的尊重。毕竟,大家对他的不满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。
说到底,观众还是希望看到那个在舞台上带给大家欢乐的潘长江,而不是这个为了赚钱什么都敢干的“网红潘叔”。
你觉得呢?老艺术家到了晚年,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现实需要?是应该坚守传统的艺术标准,还是可以适应时代的变化,尝试新的表现形式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
垒富优配-最大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中心-我要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